打造本草经济走廊 提升乡村产业位势

  • 四种木本森林蔬菜营养成分及功能成分分析与评价

    李翱翔;李云琴;付玉嫔;孟梦;

    目的:为推广开发木本森林蔬菜,提高人们对这类野生森林植物资源的认知与利用。方法:本文选取云南4种木本森林蔬菜(海州常山、苦绳、大参、梁王茶),分析了其中的粗蛋白、氨基酸、粗脂肪、类黄酮、总膳食纤维以及矿质元素等营养成分,并与常见栽培蔬菜(白菜)进行比较,评价其营养价值及保健功能。结果:4种木本森林蔬菜除水分含量略低于白菜外,其余营养及功能成分均超过了白菜。4种木本森林蔬菜蛋白质含量均超过10%;海州常山中类黄酮、多酚、矿质元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其中类胡萝卜素鲜重高达21.30 mg/100 g;苦绳中粗脂肪、膳食纤维、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花青素含量最高,其中花青素含量鲜重高达201.50μg/g,远高于白菜。总氨基酸含量从高到低排序为:海州常山>苦绳>大参>梁王茶,海州常山中含有丰富的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苦绳中含有较高的支链氨基酸。结论:4种木本森林蔬菜营养丰富,食疗价值较高,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2025年08期 v.44;No.259 1-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3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物质基础的豺皮樟挥发油成分解析及其抗氧化活性评价

    杨长花;李华;刘峰;王月茹;彭修娟;王飞娟;邢炎华;

    目的:解析豺皮樟挥发油的抗氧化物质基础,并筛选其抗氧化有效部位。方法:采用5种方法提取豺皮樟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解析挥发油物质基础,再通过体外抗氧化实验评价活性部位。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和石油醚、正己烷、乙酸乙酯、无水乙醇提取分别定性出38、28、43、31、45个化合物。提取出的主要成分有15个,分别是十三醛、反式-橙花叔醇、肉豆蔻醛、十三烷酸甲酯、法呢基甲基醚、十四烷酸甲酯、十五碳酸甲酯、棕榈酸甲酯、4-酮月桂酸酯、亚油酸甲酯、反-9-十八碳烯酸甲酯、硬脂酸甲酯、β-谷甾醇乙酸酯、二十二烷酸甲酯、木蜡酸甲酯等。5种提取方法提取的挥发油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无水乙醇提取方法提取的挥发油抗氧化能力最强。结论:5种方法提取的豺皮樟挥发油化学组成多样,且均具有抗氧化活性,这些挥发油中抗氧化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2025年08期 v.44;No.259 10-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3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的盘叶金银花及金银花质量评价

    金月;梁艳;徐杰;贾国芳;靳子明;史巧霞;

    目的:建立盘叶金银花与金银花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不同花期及干燥方式的异同,为盘叶金银花和金银花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利用HPLC法建立盘叶金银花与金银花的指纹图谱,通过相似度评价结合聚类分析(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系统比较两者在不同花期及干燥方式下的成分含量差异。结果:指纹图谱共标定10个色谱共有峰,通过CA分析分为2类。OPLS-DA结果表明,盘叶金银花与金银花药材存在明显差异,木犀草苷(9号峰)、异绿原酸A(10号峰)、4号峰及莫诺苷(3号峰)可作为区分二者的特征性成分,CA、OPLS-DA两种分析方法所得结论基本一致。不同花期、不同干燥方式样品中指标性成分含量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花期金银花的异绿原酸A含量呈现显著性差异,不同花期盘叶金银花样本中新绿原酸等5种成分含量也呈现显著性差异;不同干燥方式金银花、盘叶金银花样本中新绿原酸等6种成分含量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结论:所建立的盘叶金银花与金银花HPLC指纹图谱和化学模式识别等评价方法可为判别及评价盘叶金银花与金银花质量提供依据。

    2025年08期 v.44;No.259 1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2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研究报告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番红花花瓣抗氧化应激作用的活性成分及其机制

    何雨莉;闫攀;陈圆;付梦薇;邢舒鑫;汤建;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分析番红花花瓣抗氧化应激作用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机制。方法:结合文献资料和TCMSP数据库确定番红花花瓣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对应的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中检索氧化应激基因;利用Venny、STRING和Cytoscape等工具确定交集靶点,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经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确定通路和靶点;最后采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番红花花瓣中山柰酚-3-槐糖苷等7种主要成分与氧化应激交集靶点有21个;PPI分析度值较高的3种靶点蛋白为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磷酸肌醇3激酶(PIK3CG)、毒蕈碱2胆碱能受体(CHRM2),作用机制可能涉及胆碱能突触、钙离子信号通道、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中4种黄酮类成分及西红花苷与3种靶点的结合能普遍较强,平均值超过-7.28 kcal/mol;靶点PIK3CG最敏感,与7种化学成分的平均结合能为-8.05 kcal/mol。结论:番红花花瓣活性成分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mTOR等信号通路来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

    2025年08期 v.44;No.259 2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7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超声酶辅助提取金平人参茎叶总皂苷工艺优化

    沈晓静;马美香;邓会翠;汪云美;闻田有;姜薇薇;

    目的:充分开发利用金平人参茎叶资源,优化其总皂苷提取工艺。方法:以金平人参茎叶为原料,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酶添加量、复合酶比例、乙醇浓度、超声时间、酶解pH、料液比等因素对金平人参茎叶中总皂苷提取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并确定金平人参茎叶总皂苷提取工艺,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靶向检测其中皂苷成分。结果:超声酶辅助法提取金平人参茎叶总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酶比例(纤维素酶∶果胶酶)7∶1,酶添加量8%,乙醇浓度71.62%、酶解pH 4.47、料液比1∶25.55。在此优化条件下,金平人参茎叶总皂苷提取率为40.51%。UPLC-MS/MS检测到提取物中共247个萜类物质,其中三萜类176种,相对含量为53.32%,另有二萜,倍半萜,单萜类物质分别为20、24、27种,相对含量分别为13.72%,20.25%,12.71%。其中三萜皂苷共检测出144种,原人参二醇型(PPD)、原人参三醇型(PPT)、奥克梯隆醇型(OT)、齐墩果酸型(OA)及其他类型皂苷相对含量分别为45.47%,18.47%,12.02%,9.64%,14.40%。结论:本研究优化了超声酶辅助提取金平人参茎叶总皂苷工艺。金平人参茎叶皂苷以达玛烷型四环三萜为主,PPD含量最高,为开发利用其皂苷成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5年08期 v.44;No.259 3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2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五指毛桃遗传多样性观察与性状关联分析

    罗晓锋;黄宇;乔锋;周建金;郭位贤;郑焙华;兰新荣;

    目的:探究五指毛桃遗传多样性特征及不同表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5份五指毛桃种质资源的23项表型特征进行观测,运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R型聚类分析表明,五指毛桃23个表型间相关性未达强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五指毛桃23个表型可综合成7个主成分,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9.399%。Q形聚类分析表明,15份五指毛桃资源可分为5类,其中,211028-1、211028-3、220819-6各自归为1类;51、220511-1、231030-1归为1类;其余9份资源归为第5类。经检测,15份五指毛桃资源的补骨脂素含量为0.02%~0.23%,总黄酮含量为0.40%~3.82%。相关性分析表明,补骨脂素含量和叶柄长呈显著正相关(r=0.56,P=0.03),总黄酮含量与分枝密度及果色相关系数较高,但未达显著水平。结论:15份五指毛桃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2025年08期 v.44;No.259 46-5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6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野生玫瑰种子表型变异分析

    徐慧;董昕;乔婕;咸洋;赵立军;张继良;王刚毅;韩彪;

    目的:通过对野生玫瑰种子表型变异研究,以期为玫瑰野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遗传材料和理论依据。方法:以19份野生玫瑰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X光成像检验法评价野生玫瑰种子的品质;对种子长度、种子宽度、种子长宽比和千粒重等性状进行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野生玫瑰种子的空瘪率平均值达到23.947%。种子长度、种子宽度、种子长宽比和千粒重的表型变异系数范围为11.30%~64.40%,平均值为27.08%。不同生境野生玫瑰的种子长度、种子宽度、种子长宽比和千粒重均达到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征野生玫瑰种子形状的指标与纬度、经度和海拔等地理因子呈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野生玫瑰资源按照沿河流或环洋流的趋势大体上可以划分成4个亚类群。结论:早期败育导致的种子空瘪是野生玫瑰天然更新困难、尚未解除濒危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实施野生玫瑰种质资源保护时,建议在其自然分布区内,沿着河流或者环洋流的差异生境点处进行抽样保存。

    2025年08期 v.44;No.259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3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黄花白及种子育苗技术研究

    许娅渲;张建;熊彬先;杨香娟;王秀梅;李俊强;

    目的:建立黄花白及种子快繁育苗体系。方法:以黄花白及种子为材料,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研究其育苗技术。结果:黄花白及种子有2个发育途径,在种子-芽-假鳞茎诱导途径中,种子形成芽最佳配方为1/4 MS+0.5 mg/L KT+0.1 mg/L IBA+0.5 mg/L NAA+1.0%蔗糖+7.5%土豆泥+4.0 g/L琼脂,培养120 d后种子成苗率为85%,但无根长出;芽苗形成假鳞茎最佳配方为1/2 MS+1.5 mg/L TDZ+0.1 mg/L NAA+0.7 mg/L IAA+2.0 g/L PVP+1.0 g/L AC+30 g/L蔗糖+5.0 g/L琼脂,培养14 d后假鳞茎诱导率几乎可达100%。在种子-原球茎-苗途径中,种子诱导原球茎的最佳配方为1/4 MS+0.5 mg/L KT+0.1 mg/L IBA+1.0 mg/L NAA+1.0%蔗糖+7.5%土豆泥+4.0 g/L琼脂,培养120 d后种子萌发率可达80%;原球茎诱导成苗最佳配方为1/4 MS+3.0 mg/L TDZ+0.3 mg/L IAA+200 mg/L PVP+0.5 g/L AC+30 g/L蔗糖+5.0 g/L琼脂,培养40 d后分化率可达到90%左右。最佳壮苗培养基为:1/2 MS+1.5 mg/L TDZ+0.1 mg/L NAA+0.5 mg/L IAA+2.0 g/L PVP+1.0 g/L AC+30 g/L蔗糖+5.0 g/L琼脂。结论:假鳞茎途径适用于通过组织培养获取药用部位,原球茎途径适用于培养组培苗。不同激素和浓度的处理对黄花白及种子的发育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IAA能够在14 d之内100%诱导苗形成假鳞茎,能够优化黄花白及的组织培养体系。

    2025年08期 v.44;No.259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1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彭泽贝母离体培养研究

    方荷芳;蔡锦芳;谢神奇;张本厚;李同建;曹武松;汤洋阳;贾明良;

    目的:解决彭泽贝母的濒危现状以及后续种苗规模化生产问题。方法:利用组织培养方法,对彭泽贝母进行离体培养研究。具体包括外植体消毒灭菌、丛生芽诱导及增殖、壮苗培养、生根诱导、不同部位外植体一步成苗诱导等方面。结果:以彭泽贝母休眠鳞茎为外植体,合适灭菌方式为75%酒精消毒1 min后升汞灭菌8 min。以无菌彭泽贝母鳞茎为材料,合适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1.0 mg/L+蔗糖30 g/L+琼脂6.5 g/L,pH 5.8。进一步以诱导出的愈伤组织为材料,合适丛生芽诱导及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5 mg/L+NAA0.5 mg/L+蔗糖30 g/L+琼脂6.5 g/L,pH 5.8。以丛生芽为材料,合适壮苗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0.2 mg/L+蔗糖30 g/L+琼脂6.5 g/L,pH 5.8。以壮苗处理后的幼苗为材料,合适生根培养基为MS+NAA0.3 mg/L+蔗糖30 g/L+琼脂6.5 g/L,pH 5.8。不同部位外植体一步成苗诱导时,诱导效果由好到差依次为鳞茎、叶片、根。当以叶片为外植体时,诱导效果由好到差依次为叶片下部、叶片中部、叶片上部。结论:通过调控不同培养条件可实现彭泽贝母的离体培养,本结果为彭泽贝母种苗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技术参考。

    2025年08期 v.44;No.259 6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6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栾树叶生物质吸附剂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

    陈莉;程朝霞;熊晓明;

    目的:本研究以栾树叶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酸改性制备生物质吸附剂,评估其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优化吸附条件,并探究其吸附机制。方法:通过超声波辅助酸法制备栾树叶吸附剂,考察单因素对MB去除率的影响,并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优化工艺参数。吸附特性通过等温模型和动力学模型拟合,结合BET、SEM、EDS和FTIR对材料进行结构与表面性质表征。结果:在初始浓度215 mg·L~(-1)、接触时间137 min、投加量1.2 g的最优条件下,预测最大去除率为96.47%,实测为96.11%。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R~2=0.991 9),最大吸附容量为194.05 mg·g~(-1),表明为多层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模型(R~2=0.995 4),说明以化学吸附为主。表征分析显示,改性栾树叶具备较高比表面积(133.035 m~2·g~(-1))和丰富的官能团,显著增强吸附性能。与活性炭、硅藻土等材料对比,其去除率在1%显著性水平上更优,且在5次循环后吸附性能保持稳定,展现良好再生性。结论:改性栾树叶对亚甲基蓝具有优异吸附性能,吸附行为受多因素协同影响,以多层化学吸附为主,具有结构优势与再利用潜力,在印染废水处理方面展现广阔应用前景。

    2025年08期 v.44;No.259 76-8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3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衢枳壳药用资源开发研究进展

    刘栋;武艺伟;张晓芸;杨启昌;

    衢枳壳作为浙江省新“浙八味”和道地药材之一,具有极大药用价值和经济效益,规范衢枳壳种植并对其充分开发是衢枳壳实现产业化生产、规范化加工、标准化应用的关键。该研究通过对衢枳壳的培育、炮制、品质及药理方面进行系统分析与归纳,初步探讨综合开发利用衢枳壳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衢枳壳的深入研究与持续发展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

    2025年08期 v.44;No.259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2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紫草药用历史的本草考证及沿革变迁

    黄丽娜;陈梦静;缪媛媛;李菲;金艳;

    历代本草记载紫草品种较为混乱,因此需梳理与考证紫草药用品种变迁,正本清源。通过查阅历代本草著作、医籍并结合近现代相关文献资料,对药用植物紫草的名称演变、物种基原、产地变迁、采收与炮制加工、性味归经、药用功效等方面进行考证。历代本草中所记录的正品紫草与现在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规定的新疆紫草[Arnebia euchroma(Royle) Johnst.]或内蒙紫草(Arnebia guttata Bunge)有所差异。紫草应用前景广阔,但使用品种较为混乱,应对其进行系统研究,确定正确品种作为药用,为紫草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本草学依据。

    2025年08期 v.44;No.259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资源研究

  • 基于最大熵模型预测濒危植物甘松的适生分布区

    朱勇乐;王二欢;杨祎辰;高静;黄壮壮;刘峰;赵欣;

    目的:为濒危植物甘松的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最大熵模型和GIS软件为工具,选取6种主要环境因子,预测不同浓度路径(RCP26、RCP85)、不同时间尺度(2000~2050年,2050~2070年)甘松的适生分布。结果:在43个环境因子中,等温性、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昼夜温差月均值、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海拔对预测结果影响显著。在当前气候环境下,甘松适宜区总面积达到88.35×10~4 km~2,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9.20%。高适生区主要分布在甘肃西南部、青海南部及东南部、四川西北部、西藏等地区;随着RCP的增加,甘松未来适生区域的面积将会缩小,并且适生区的质心将向四川西北部移动。结论:温度、海拔和降水量是影响甘松生长分布的关键因素。在未来,甘松的适宜生长区域将会减少,而在RCP85情景下,这一区域的面积相对较大。高适生区分布以西藏西部、甘肃西南部、青海南部、四川西部及西北部为主。未来时期的气候变化会影响甘松的生长与发育,应在甘松现存产地如四川、甘肃、青海等地大力推进甘松的资源保护研究,在选种育苗、留存优良基因的基础上,推广人工栽培,间接保护野生资源。

    2025年08期 v.44;No.259 96-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6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广东优良大径材树种评价体系构建与树种筛选

    黄灿桐;左子璇;郑皓遥;陈柳凤;黄可馨;秦新生;

    目的:优良大径材树种是大径材生产的重要基础,研究旨在筛选出一批优良大径材树种,为广东省林业培育大径材林提供选择。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优良大径材树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462种广东用材树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优良大径材树种评价指标体系共计4个约束层指标和17个标准层指标,约束层指标权重排序为树种特性>材性>适育性>价值,标准层权重占比前5的因子为胸径、密度及强度、树高、速生性和通直度。树种综合评分结果为Ⅰ级的有90种,Ⅱ级129种,Ⅲ级143种。其中Ⅰ级优良大径材树种包含47种本土野生树种和43种栽培树种,属于国家珍贵用材树种的有29种,主要优良树种有湿加松、杉木、红锥、格木等,主要优良科属为壳斗科、桉属、松科和木兰科。结论:丰富优良大径材树种的种类可为林业生产优化和森林效益强化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2025年08期 v.44;No.259 106-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3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云南省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名录分析

    张传光;刘静溪;张珊珊;陈剑;沈艳;潘瑞;杨文忠;

    狭义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包括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2021年和2022年国家和云南省陆续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进行调整。调整后,云南省分布珍稀濒危野生植物34类和242种(约595种),新增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7类和125种(约428种)。5种苔藓和2类石松(约17种)首次列入保护名录,多种具有药用价值的野生植物和所有野生茶纳入保护范围。云南珍稀濒危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5州(市),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较为集中分布在滇东南。综上,建议进一步夯实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底数,根据种群分布的生物地理区特点完善现有的保护体系,依据濒危原因分类开展野生植物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2025年08期 v.44;No.259 115-120+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2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城市公园植物资源调查及其应用特征分析

    魏娟;张天国;李彦妮;王芳;严贤春;余燕;

    目的:通过对南充市14个城市公园的植物资源及其物种组成、植物来源、生活型和出现频度进行分析,揭示南充市城市公园植物的多样性分布特征。方法:采取样线调查与定点辐射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南充市14个城市公园植物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结果:南充市14个城市公园共有植物148科473属690种,优势科、单种属现象明显。其中栽培植物104科242属340种,自生植物83科229属311种,各占统计植物总数的49.28%和45.07%。植物生活型以草本最多(375种),乔木(172种)和灌木(110种)次之。在7个及以上公园均出现(频度≥50.00%)的植物共计92种,占物种总量的13.33%。结论:南充市城市公园的植物资源较丰富,尤其是自生植物具有较大的开发与利用价值,这为未来建设低维护、高生物多样性及地域特色的可持续性城市绿地景观奠定了重要基础。

    2025年08期 v.44;No.259 12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郑州主城区不同生境自生草本植物物种组成与区系特征

    尤其;何彦召;木志强;代挽玉;闫倩如;赵航;孙超;刘洋;栗燕;

    目的:探讨在城市化背景下不同城市生境中自生草本植物物种组成和区系特征,旨在对城市内自生草本植物资源的分类开发与利用提供有益参考。方法:采用系统取样法在郑州主城区内设置65个1 km×1 km的样地,调查分析不同城市生境中自生草本植物物种组成、科属分布区类型及植物区系相似性。结果:6种城市生境共有自生草本植物291种,隶属于46科167属,以菊科和禾本科的物种数居多。在生活型方面,砾石废弃地、道路缝隙和树池以夏季一年生的物种为主,而土壤废弃地、园林绿地和河流廊道主要以多年生的物种为主;在生长型方面,高生长型的物种多分布于土壤废弃地和河流廊道,而道路缝隙和树池则以矮生长型的物种为主。在科的分布区类型中,六种城市生境的热带性分布占比均高于温带性;而在属的分布区类型中,除了道路缝隙以热带性分布为主,其它城市生境均以温带性为主。比较科与属相似系数结果发现土壤废弃地和河流廊道在科级水平亲缘关系最近,为0.84;道路缝隙与树池在属级水平亲缘关系最近,为0.73。结论:郑州主城区不同生境的自生草本植物物种组成复杂多样,且各生境间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差异较大,生境条件差异和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等可能影响了各城市生境下植物区系的演化与发展。

    2025年08期 v.44;No.259 128-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4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投稿须知

    <正>《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月刊)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管,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科技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其办刊宗旨是报道野生经济植物保护和利用的最新科研成果,介绍野生植物资源的研究开发、综合利用及栽培技术,以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从事野生经济植物开发利用者的相互交流,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服务。

    2025年08期 v.44;No.259 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5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